前言 故事发生在2017年春节,故事主角正是客传创始人吴彬。当时故事被写成新闻,还上了大埔电视台,满满的正能量感动无数人。事发后半年,居然看到几个亲子教育网站把这故事拿来当正面教材。在此分享新闻报导全文,让正能量继续传播! 梅州大埔老師重拾「仁義禮智信」 ,交通「事故」終成「故事」 在路怒成常態、信任現危機的今天,梅州市大埔縣教師吳彬的處事方式著實顯得「另類」,他就用這種「另類」的方式,硬是讓交通「事故」演繹成了感人的「故事」。 2月5日,吳彬駕車不慎「親」了人家的車屁股。吳彬下車來,一臉歉意地上前去,想和前車車主協商解決此事,豈料車主不在,旁邊也沒人關注這事兒。如果這時吳彬駕車駛離,那就「萬事大吉」了,該辦事辦事,該會友會友,也不擔心車主好不好說話,會不會趁機敲詐了。但吳彬沒有這麼做,他四處打聽車主是誰,未果。如果這時吳彬離開,也似乎有了藉口,「找不到車主有什麼辦法?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溜之大吉。但吳彬也沒這麼做,他撥了交警的電話。交警趕到,問清情況後,對吳彬的行為既詫異又感動,他們見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況,也見過因一點小刮蹭導致矛盾升級甚至釀成大禍的情況,而眼前這個青年吳彬是「自找麻煩」,好人啊! 後來終於找到了司機,一問,他不是車主。車主是司機的叔叔。起初雙方想私了,但司機不能作主,一問叔叔,叔叔要價2千多。司機聽後,對叔叔很生氣,而明顯地站在了吳彬一邊。他說叔叔要價太高,不如報保險。後來通過保險公司送修,費用是550元。吳彬和司機互加了微信好友,司機收了吳彬轉來的550元,又發了個6.66元的紅包給吳彬,祝好人六六大順。微信上一來二往,兩人了解到,吳彬是大埔縣湖山中學的美術老師,巧的是,司機是深圳某校的語文老師,兩人儼然是一對老朋友了。 這件事除了感動了交警和司機,還讓聽到這個故事的很多人都感動了。本來是一起交通事故,為何演繹成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呢?筆者以為,吳彬的處事方式起了關鍵作用。從整個過程中,筆者至少讀出了「仁義禮智信」五個字。心中有他人,主動賠償,是為「仁」;費心盡力,只求擔責,是為「義」;過而能改,和氣協商,是為「禮」;協商不成,求諸第三方,是為「智」;說到做到,數目不含糊,是為「信」。這五個字,一個不可或缺。缺一字,好人做不成,甚至再出類似扶老人而被訛的負能量事件。假如吳彬留個聯繫方式在受損車上了事,以己之好心度人之心,或許日後糾纏不清,平添後患。有了這五個字,我們也就不必太消極,認為信任缺失、正義缺位、好人缺席。筆者相信,好人吳彬的行為,至少把正能量傳遞給了司機,司機又再傳遞給他人。贈人玫瑰,手有餘香。善待他人者,日後被他人善待,這不正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嗎?習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,「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」,看來重拾「仁義禮智信」,很有必要。 大埔电视台民生820的访谈视频:http://news.gdmztv.com/2017/181696.shtml 交通事故现场 吴彬和司机的微信交流
0 Comments
Leave a Reply. |
博客存档
类别 |